我市春茶“上市早、品质优、效益高”,是全年茶叶生产的重点,也是茶叶产业增效和茶农增收的关键。抓好春季茶园管理工作,对于提早开采、增加产量、提升品质、增加效益具有重要作用。今年我市春茶预计将于2月15日左右陆续进入采摘期,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制定了春茶生产技术指导意见,请各地结合生产实际,细化措施,狠抓落实,为2021年全市茶叶增产、提质、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早追施“催芽肥”。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茶叶产量和提升茶叶品质的重要基础,春茶采摘前追施速效氮肥,可以促进茶树春季早发、多发、快发,有利于春茶产量和品质提升。追施“催芽肥”要做到“早施、量足、深施”,春茶开采前30-40天,机械开沟5-10cm深施或撒施旋耕覆土,投产茶园亩均追施尿素8-10公斤,1-2龄茶园施肥量为投产茶园的20%-30%,3-4龄茶园为正常投产茶园的40%-50%。未施用底肥的幼龄茶园,建议追施茶树专用配方肥。
提早调试检修茶厂设施设备。一是电路检修,全面检查加工车间、冷藏库线路,重点检查杀青机、烘干机、冷藏库等耗电量大的设施设备线路,及时更换老化电线。二是调试检修加工设备,发现损坏的加工设备、工具要提早添置,为规模化生产做好准备。三是茶叶加工环境和场地的清洁,重点做好直接接触茶叶的工具设备清洁工作。四是生产加工技术人员及经营人员的组织落实和培训。
早采勤采,分批多次采摘。根据茶园面积和“早、中、晚”不同开采期品种搭配情况,科学预测采茶用工需求,抓住春节期间农村劳动力较为充裕的有利条件,积极动员周边乡镇返乡务工人员开展春茶采摘,并搞好岗前培训,提高采摘效率和鲜叶质量。同时,要备足口罩等防疫物资。密切关注茶树芽叶萌发,当10%-15%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,即可开始采摘。采摘的鲜叶要及时运输到茶厂摊青,避免长时间堆放。
落实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。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,做好茶园病虫草害田间调查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。随着气温快速上升,4月份左右小绿叶蝉、茶螨等主要病虫害迅速发展,建议采取灯光诱杀、色板诱杀、性诱杀、吸虫机等防控措施,春茶生产期间严禁使用任何化学农药。一是灯光诱杀。安装有杀虫灯的茶园,每晚天黑开启杀虫灯,天亮关闭杀虫灯,雨天不开灯。二是色板诱杀。每亩悬挂天敌友好型色板20-25张,色板下沿距离茶树冠面10cm左右。三是性诱杀剂。根据害虫类型选择性诱剂,每亩2-4套,每3个月更换一次性诱剂。四是吸虫机捕杀。采取负压式吸虫机捕杀害虫,3台一组同时捕杀效果更好。五是及时采摘鲜叶,春茶末期建议采用机械化采摘鲜叶,采摘鲜叶带走虫害食源和大量害虫,打乱害虫的食物链,起到抑制害虫发生、降低虫口基数作用。六是幼龄茶园间作豆科绿肥,培肥土壤,以草制草抑制杂草生长。
适时采取修剪措施。为确保春茶早上市、高产量,春茶采摘前一般进行不修剪,但受冻茶园待气温回暖时,需及时剪去受冻枝条。一般在春茶生产结束后,对于不生产夏秋茶的茶园,建议进行重修剪,并留养夏秋季新梢,以提高翌年春茶产量和质量;对于传统采摘夏秋茶的茶园,建议进行一次轻修剪,剪去树冠3-5cm平整冠面,以便后期机械化采摘夏秋茶,降低采摘成本,提高采摘效率。老茶园台刈复壮在春茶生产结束后进行。
预防“倒春寒”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在“倒春寒”天气来临前,集中组织一次采摘,做到应采尽采,防止茶树芽叶受冻,造成产量损失。对于未能及时采摘的茶园,要采取树冠覆盖等措施,减轻冻害发生。
加强茶叶品牌和产品宣传推介。我市春茶上市早,同类产品市场供给少,而消费者对早市名优茶的需求强劲,各地政府、企业要打好“早茶牌”,提早谋划展示展销、采摘体验、手工炒制体验、品饮体验等系列茶事活动,借助电视台、自媒体等媒体平台宣传推介茶品牌、茶产品,茶叶企业也要主动出击,通过电话、短信、朋友圈及电商平台等广泛发布新茶上市信息,开展新茶促销活动,主动对接老客户等宣传推广企业品牌和产品,进一步提高我市早市名优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。